欧宝app在生产活动严重影响健康环境和自然资源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成为挑战,能够应对这种挑战的农业系统将具有高水平的多样性、生产力和效率,如较低的外部投入、高回收率、种养结合以及农业集约化dunes-Monzote F.R.,2009 )。我国现阶段资源相对缺乏,同时可用资源越来越有限,并且在迅速变化的气候、社会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工AASTD, 2009),资源的使用问题将更为严峻。如何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仍保证社会持续发展,这就呼吁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在资源投放、资源使用情况和资源的投入产出等方面必须满足多方面需要。绿色农业的生产基础是高质量的土地和水,在生产中,要确保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质量,同时能有效利用资源(养分、水、能源等),减少农业对外部投入的依赖(Parviz Koohafkan, Miguel A. Altieri and Eric HoltGimenez, 2012),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资源的安全。
对绿色农业内涵的理解需要从绿色农业的范围、欧宝app绿色农业实现的条件、绿色农业与替代农业之间的关联、绿色农业的目标(严立冬,张亦工和邓远建,2007)、绿色农业最终的效果几个方面来阐述。
1.绿色农业范围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大农业,涵盖了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的农业生态系统(严立冬,刘新勇和孟慧君,2008)。绿色农业尊重系统与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植物和动物多样性水平,使用当地和改良作物品种和牲畜品种,遵循和提高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的交互循环和协同作用。同时保障绿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在保障产业安全之外,还需要包括销售、运输、服务等外延方面的安全,因此绿色农业将打破原有农业模式的限制,将内涵和外延扩大拓宽,涵盖与绿色农产品和绿色农副产品相关的各个方面及关注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注重环节内部的系统关联,促进系统全面发展。因此绿色农业是实现综合养殖、功能多样、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系统。
第一种概念,绿色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张秉福,2006;王兵,2013)。第二种概念,绿色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发展形式,是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的产业基础(刘华楠,刘焰,2002;严立冬,张亦工和邓远建,2007)。第三种概念,绿色农业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陈来生,霍学喜,2006)。 这三种分析均倾向于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来剖析绿色农业的概念,将绿色农业看成是绿色食品的外延,更多关注于绿色农业的产品层面。第二种概念认为绿色农业是绿色农业或无公害食品的产业基础。但是随着农产品进一步细致的划分,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是按照不同认证等级、不同的生产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同需要,按照我国绿色农业生产规程的要求,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必须是绿色食品,而无公害农产品仅仅是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的过渡产品。因此概念与农产品划分标准不符。这三种概念都偏于微观层面的解释,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阐述较少。第四种概念是在经过了长期研究后,湖北省绿色食品协会认为绿色农业以生态农业为基石,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以农业标准化为手段,基于绿色食品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实现自然资源安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统一发展的推动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严立冬,崔元锋,2009)。第五种概念是严立冬提出的,绿色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严立冬,张亦工和邓远建,2007)。第四种概念和绿色协会提出的概念提出在很大篇幅上一致,不同点是第四种概念增加了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最终产品以及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绿色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两个概念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即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生产手段,以及最终实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目标均有阐述。纵观绿色协会的概念和第五种概念,第五种概念侧重于强调加强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这两个概念均是从宏观层面对绿色农业进行解读,概括性过强,具体指导较少,对于绿色农业的如何开展、实现路径和实现过程均未涉及。
绿色农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农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为目标,生产过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其覆盖绿色食品及绿色农用产品的所有生产链和销售链,以现代农业科技、先进的管理理念、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标准化的生产为手段,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最终的全面实现需要通过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系统的扶持和相互协作的持续改变和努力。
3.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回归,而是吸取各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刘连馥,2005)。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积累了很多精耕细作的丰富农业经验,绿色农业在吸收了宝贵的传统经验和优良运作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先进的科技、人才、管理和信息的投入,有效地改变了原有常规农业低产出、高风险的现象,是一种高产出、高效率、高质量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Parviz Koohafkan, Miguel A.Altieri and Eric Holt Gimenez, 2012)。同时也突破了各类替代农业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严立冬,2009)。现在各国采用较多的现代农业模式有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这些模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以依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础,模式基础均为生态农业,但侧重点不同。
4.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严立冬,2008)。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巨增,农产品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粮食和农业专家认为,到2050年粮食生产必须大幅增加(Godfray C.,Beddington J. R.,Crute工.R. et al.,2010年)。预计粮食产量增长的大部分将来源于农业的集约化,甚至是土地和水资源稀缺的地区。粮食价格的波动长期存在,对世界贫困人口造成严重影响,最引人注目的是2007-2008年粮食价格高峰期(Holt-Gimenez, E. Patel R.,2009)。然而农产品安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保障不挨饿的数量上,人们更多地将关注力放到了农产品的质量上,追求更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解决资源投入的缺乏,同时提高产出率,增加农产品的数量。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制定标准的、安全的生产流程,并且严格遵守、严格监督,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生态安全的要求是各国推行农业模式改革的动力,各国都在寻求保护生态安全的农业模式。我国推行的绿色农业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模式。绿色农业的生产基础是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而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可以提高土壤质量,维护和控制水土流失(Garcia-Feced C, 2014),改变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物界的自然平衡和良性循环。绿色农业是通过不断改善生态平衡,逐步建立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自然平衡(Parviz Koohafkan, Miguel A.Altieri and Eric Holt Gimenez, 2012),最终达到生态文明的目标。
2.绿色农业的实现应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科技、文明以及管理理念为支撑(刘连馥,2013),同时需要极大的财政支持和法律保护(何伟,严立冬,2012)。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绿色农业发展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何伟,严立冬,2012)。一方面,绿色农业的生产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绿色农业的生产效果((Pimentel D.,Hepperly P., HansonJ.et al., 2005。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科学家认为需要设计一个尊重当地/区域自然资源限制的农业,包括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Pretty J., Sutherland
概念结合了刘连馥(2005)、严立冬,崔元锋((2009)和Parviz Koohafkan,Mi}uel A. Altieri and Eric Holt Gimenez (2012)的绿色农业概念的侧重点,不仅强调绿色农业的综合效益,而且也侧重绿色农业的属性和实现路径。但是从概念角度来解读绿色农业仅是一个开端,为了深刻理解绿色农业,还需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属性、与主要农业模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求对绿色农业有清晰、全面地理解与把握。
绿色农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对绿色农业概念的界定也主要集中在国内学者。但是绿色农业的概念种类较多,文献引用也不尽相同,较难找到一个统一全面的概念。文献中出现最早的概念被描述为: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刘连馥,2007)。自此,绿色农业开始被关注,同时绿色农业的概念也被不断演绎。我们很容易找到的几种概念,下面将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和理解。
绿色农业不同之处在于,绿色农业不仅仅追求农业的系统性,强调农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的协调统一,同时有严格的生产标准,追求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较少的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遵循物质间的生长规律,同时提出更为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效果要求(Erik Lichtenberg, James Shortle, JamesWilen et al., 2012),弥补了替代农业的不足,是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模式。
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与建设作用,从而促进生态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系统应该履行多种功能,需要考虑关键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彼此交互的影响(Parviz Koohafkan, Miguel A. Altieri and Eric Holt Gimenez,2012),因此在原有生产模式的技术和制度均受到限制时,绿色农业模式的采用,将打破原有限制,采用不同的生产品种,学习新的操作规程,设计及采用先进高效的科技、技术和管理方法(Steven Haggblade, Peter Hazell, 1989; ErikLichtenberg, James Shortle,James Wilen et al.,2010;V Shiva, 2016)。欧宝app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作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农业又具有极强的外部性,提供的部分产品也属于公品,同时绿色农业还将产生认证费用、保险费用及营销费用等比常规农业更高的成本输出。很多学者认为,缺乏经济激励和政策保护可能将转变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Hiroki Uematsu, Ashok K.Mishra, 2012)。因此绿色农业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和保护。只有当技术、科技、文明、管理手段和理念达到一定的高度,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绿色农业的发展,使绿色农业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社会需求。